三农研究中的理论提升策略与期刊引导问题【转】
*此文写于2007年
————
我就三农研究中理论提升策略与期刊引导问题 ,谈三点意见 。
第一 ,人们对社会科学的期望和社会科学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之间 ,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差距 。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当中 ,怎么
分析这个社会 ,如何治理这个社会 ,不能光靠我们的文化惯例 、个人知识和个人经验 ,还要依靠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理论知识 。后一种东西 , 借用默顿的话讲 ,就是一些合乎逻辑的 ,并且具有实验一致性的命题 。通过合逻辑的思考 , 通过抽象 ,把感 性的东西、个人经验的东西区分开来 ,再加上可实验验证 ,保证能够超出个人经验 ,并且可望超越很多地方性的知识的局限性 。复杂社会希望有这些东西来提供帮助 。
但另一方面 ,现在的社会科学光有这种特性还是不够的 ,它正面临很大的问题。例如 ,社会科学所面对的很多问题不是按照学科发生的 ,但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 、训练都是按照学科划分出来的,是用分 “饭碗”的办法分出来的;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学科划分 ,与社会科学研究问题 、适应社会需求,这之间是有矛盾的。再如 ,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 ,会从理论概念出发做研究, 有时候也从经验分析开始做起 ,不论是从什么地方出发 ,最后能不能兼顾到理论创造和有效的经验分析 ? 这有点难的 。还有,事实上 ,我们无论从哪一端出发 ,进行哪一种研究, 总是有一些我们称之为支配性的假设, 这些假设会不会影响我们恰当地面对事实? 这些问题非常尖锐 , 我觉得社会科学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是有很大困难的。
三农问题本身就不是按学科发生的 ,它几乎天然要求研究者突破学科疆界, 并把以上问题都解决好 。面对这种需要, 现在的研究状况尤其显得不理想。
我在去年有一些批评,认为在三农研究中有三个突出的毛病。第一个是轻度的民粹主义 ,似乎只要是讲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你就可以随便说了,说什么似乎都是对的。第二个就是称之为“伪公共政策”倾向 ,只要是承认合程序,而多大的公共性就不管了,搞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诸如每个村派了财务监督员,全国各村同一天选举,都属于这类馊主意。第三个就是伪学术 、伪理论,搞一村一论 ,简单归纳,到一个地方说一个理论 ,这论那论是否矛盾却不管。
最近我在一次学术交流中把三农研究中的问题作了更简化一点的概括, 说有两个缺陷比较严重。一是理论短视、理论短缺,大量做经验性的描述,缺乏必要的理论抽象。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举个例子,很多政治学家非常关心村民自治 ,不知不觉就以为村民自治就是基层民主,基层民主就是村民选举, 事实上当然不是这么回事。另一个缺点,是三农研究中做理论研究的人 ,其理论面对实践问题的能力很差, 我有时戏称之为情境化能力、本土化能力或者说地方化能力很差。在世界范围内,农民学研究自从萨宁在 1987年做了一些集中整理工作后,至现在总体上显得比较弱,没有出现很新的理论进展。就中国现在的情形言,这种弱势与三农研究的重要性、与它在社会科学中占据的重要位置 ,是很不相称的。据说 ,现在汉学研究当中有 60%左右的关心放在中国三农问题上。我觉得,中国将来社会科学方法上有没有很好的创新 ,有没有好的研究成果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以三农研究作检验;在方法上以及以这些方法的指导能不能做出一些好东西,将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标准 。
第二点,针对这些问题,我个人觉得要重提两条。第一条是要重视三农研究中经验性研究的理论提升能力;第二条是要注意理论研究面对实践的能力,要提升理论的情景化、地方化的能力, 解决地方性问题 、情景化的问题的能力。这两条, 付诸操作时的策略应该都是不一样的 。理论研究这一块 ,我对上午的发言有一点点不同意 ,我们在做具体研究 、进入具体问题的时候,不大会限于一般性的讨论 ,在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讨论怎么样祛除西方式的理论 ,怎么把西方的理论中国化;反而要注意向人家学习很多知识 、方法 , 而且学习还很难。我去年做的一个国家课题, 叫做 “城郊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 , 我们想用角色理论来研究。有人实际上已经提过这个角度 。但是有关理论文献,我检索过, 费了很大的力气从境外找来一些角色问题的英文文献, 一直到 2002年的, 文献很多,我觉得要看的 , 很多东西是很有用的。学完这些东西本身就很难 。我觉得在这样的问题上, 首先是要学习 ,而不是说因为它是西方理论我们就不用了 ,而是看看能否把原来讨论西方问题时具体的内容剥离出来,还原出一个很有效的分析工具。做这个工作时 ,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在意这个东西是来自哪里。我也不大清楚 ,大家常常讲的西方到底是什么,就像中国人看东方理论、中国理论是什么东西 ,很难讲清楚 。所以一旦分析具体问题的时候,是不能太计较分析工具来源于西方还是东方 ,要看能不能把它改造成很适用的分析工具。三农研究同样有这个问题。我们在做一些实验,去年曾尝试利用和改造公共领域的概念, 看中国农村基层的村民自治, 我们认为还是有很多新的进展 ,关键是你能否把这个工具改造好 。
另外一方面 ,我觉得要提倡在经验研究中注意理论提升 。我在去年的六月份有一个发言 , 讨论这些问题 。举个例子 , 在最近几年的东部沿海地区 , 城市化的步子迈得很大 , 很多地方都在搞把农民搬进城里来 ,按照一般设想 ,农民多少年来想做城里人 ,能够通过进城消除二元化社会的毛病 ,那多好啊 ! 可是 ,恰好这些人有很多不愿意做居民 ,王歧山市长曾在电视里说他想不通 , 第一 ,为什么不愿意进城 , 第二为什么进城以后会把草坪掘了种菜 ,在高层建筑的阳台上养鸡 。他想不通 。经济学家提出过一些解释 ,说是因为农民很要钱 ,你对他的经济补偿不够 。我们最近的研究提出一个命题 :可以用农民的安全经济学标准来解释他们的问题 ;最后会发现 , 我们的整个城市化的方式 、过程 、要求 , 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安全经济学要求 , 所以他们不愿意 。在此基础上 ,不仅解释了问题 , 而且可以对政策修正有建议 。此外 ,此项研究在农民的行动理论方面也有微小的推进 。至于怎么在三农研究中做好这种理论研究 , 在注意情景化 、地方化的时候注意提升理论 ,我曾建议把它表述为中层理论的关心策略 (参见 《浙江社会科学 》2006年 5期 ),这里不展开了。
第三点 ,谈到期刊的问题 ,我觉得作为研究者总是希望通过策略 、方法的反省 ,达到社会科学研究的四个目的 , 第一是发现事实 , 第二是改进判断 ,第三是加强资政研究 , 第四是实现理论创新 ,包括社会科学方法的创新 。这四个目的的最终实现 ,有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期刊来呈现的 。具体就推进和改观三农研究来讲 ,期刊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我有五条建议 :
1.作为研究者 ,希望各位期刊的老总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期刊建设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验地 ,包括三农研究的实验地 。
2.期刊很多 , 不可能很多期刊都大面积地关心三农研究提升理论水平这些问题 ,但是期刊也应有分类 ,把各自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上 。
3.期刊可以通过更多的相关栏目设置突出你的关心 。
4.通过委托一些基地 、组织一些专家来进行专题 、专栏讨论 ,包括了社会科学研究意义的三农问题研究 ,它的问题 、路径 、方法和使命等 。
5.期刊可以有意识介入各高校的专门论坛 ,并参与把高水平专题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出版 , 发挥期刊引导社会科学研究 、三农研究的作用 。
——END
编者注:
本文转自:毛丹.三农研究中的理论提升策略与期刊引导问题[J].浙江社会科学,2007(04):27-29.
注释、参考文献略,格式稍有调整
如有不妥,请公众号 或 snxsac@163.com 联系删除
近期推文: